close
孩子,你的,他的,自己的,大人
提問: 19個月的寶寶會有心理問題嗎? 問題補充: 兒子現在19個月了,在他13個月大時我就工作了,一直是他奶奶帶的,我記得那時他很會笑,很開心的樣,我白天工作,晚上是回家的,家里還有他爸爸和爺爺,雖說他爸爸有時會罵罵他,但其實都是很疼他的.可是我最近發現他的笑容越來越少了,見到時陌路人也變的木訥了,要以前他可是沒什么生人熟人的,而且稍有不順意就會皺眉撅起嘴巴,低下頭然后抬眼瞄你.我很擔心這會不會影響他的智力.我家附近就幾戶人家,所以天熱也就沒讓他去外面竄門,他是不是感到了孤獨才這樣的啊? 医师解答: 幾乎所有的行為(主要指外部的行為)都是心理活動的反映,所以我們一般也傾向于透過行為來推測孩子的心理。所說的心理問題主要是指和孩子的年齡不相符的、在這個年齡段發生比率比較小的,或者直接是指病理屬性的行為。
從你的描述暫時還不能判斷你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。
1、關于任性和粘人行為。
長時間地一個人帶孩子,加之同別的孩子或別人玩的時間少,孩子就會粘人,這也是正常的。現在的養育環境中孩子少、人們之間交流少,這些因素是不能回避的,所以這樣的行為也是多發的。對媽媽過分依戀會影響孩子的入學適應,但沒有長遠的或不良的發展性影響,這你不用擔心。孩子在入學后,就會淡化對你的依戀。
任性有孩子本身的個體原因,也有教養原因,尤其是兩者的結合。任性集中體現為對不計情境的要求不容易滿足,伴隨哭鬧等消極情緒。因為是原來過度滿足造成的,所以及時滿足他的要求是最好的辦法。但由于大人的教養價值和孩子的需要是沖突的,大人不會支持。于是大人拒絕-孩子持續要求-大人妥協,幾個循環后孩子也會總結出規律--只要有恒心就沒有達不到的目的。這時,我們也許會堅持,就是不滿足他,但他肯定會哭鬧下去,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次數才能打破孩子原來的定勢,一般的家庭很難做到。
最常見的應對方法是有限地妥協。你也這樣做了,比如抱著他吃飯等。你自己可以把權衡點放在孩子的要求和你的堅持之間。還可以用另外的活動來替代。
任性的主要教養原因是家里人沒有耐心或態度不一致。是否存在這種情況你自己思考,如果存在,可以嘗試變換一下。
2、關于孩子對“打”的執著。
基本的處理原則是:不容許他對大人說或做出打的行為,發生就給予懲罰;當他打自己的時候,大人要批評和制止。其中最危險的是他自己不能控制地打自己,如果這樣孩子可能真的有心理問題。這種心理問題是其他嚴重發育障礙的伴生行為。需要及時看醫生。如果大人可以制止,那就說明是一種工具性行為,是向大人要挾。結合孩子的一貫表現,你現在要及時制止,并給予說理。
3、關于“不喜歡”。這是還在學習到的一種拒絕表現,有時候孩子會固執地泛化開來。暫時不用緊張,可以用說理的方式來影響他,雖然他不往正確的方向理解,但你說多了,對他的理解分化是有很好的作用的。因為孩子對此類的東西敏感,所以大人也不要在語言里面附帶這個詞,減少他加工的次數。以后類似的還會有很多,典型的就是臟話。
4、扔東西。他已經過了動作嘗試探索的敏感階段,現在扔東西主要是惡作劇或表達自己的不滿。
所以,要根據情境來處理。如果氛圍比較寬松,他只是惡作劇,大人不給予關注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就可以;如果是他的需要沒有滿足,則是一種故意的破換行為,嚴厲的批評是可以的。
5、關于怕怕。
可能是孩子對自己行為的內省的突然發展--他開始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,加之不擅長和別人玩,所以拒絕公共場所的活動,也就是你說的怕生。一般大人和孩子一起參與可以化解他的緊張。這需要一個適應期,在這個期間,可以用別的孩子的行為來教育自己的孩子,讓他們學習到一般的社會規則。當孩子回避交往時,可以給予鼓勵和支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e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